“身體殘疾了,重要的是不要對自己、對生活失去信心”。近日,身殘志堅、樂觀向上的“板凳小伙”楊阿洪通過分享靠雙手支撐板凳站立,并成功創業的視頻走紅網絡,其自強不息、熱愛生命的生活態度感動了眾多網友?!鞍宓市』铩痹诳嚯y中熱愛生活,逐夢前行,用樂觀進取的態度點燃生活的激情,賦予生命更加深刻的意義。
在國務院印發的《“十四五”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》中明確要求:保障殘疾人平等權利,增進殘疾人民生福祉,增強殘疾人自我發展能力,不斷滿足殘疾人美好生活需要。我國現有約8500萬殘疾人,如何幫助他們渡過難關,實現人生夢想,需要社會各界、各方力量的關心和關注。
強化心理輔導,重塑殘疾人生活信心。因生理缺陷、社會活動受限等,導致殘障人士生活質量低下,往往存在自卑敏感、性情孤僻、自暴自棄等心理問題。勝人者有力,自勝者強。只有心理強大,殘障人士才能真正“站”起來。一方面,家庭應該充分發揮“避風港”作用,在特殊時期給予更多的理解和關心,多陪伴、多傾聽、多慰藉,讓其在家庭溫暖中正視自己,樹立生活的勇氣。另一方面,基層殘聯及社區通過舉辦心理講座、設立心理咨詢室、開展心連心交流會、進行家訪活動等多形式加強殘障人士心理輔導,排解心理壓力,積極引導殘疾人保持健康心態,以樂觀豁達、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面對生活。
保障合法權益,提高殘疾人生活質量。持續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,鼓勵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,加強殘疾人法律援助,改善殘疾人的生活品質,為殘疾人提供更加穩定、更高水平的民生保障。同時,提高坡道、盲道、殘疾人停車位等無障礙設施覆蓋率,增加殘疾人出行便利度。2021年12月2日,最高法與中國殘聯首次聯合發布殘疾人權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,體現了依法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,保障其平等地充分參與社會生活,共享社會物質文化成果的重要價值理念,彰顯了法治的公平正義。
創設社會參與環境,體現殘疾人社會價值。往往,一個人的價值是被需要、被認可。創設社會參與環境,幫助殘疾人積極融入社會,獲取社會尊重認同。大力發展殘疾人事業,根據殘疾人身體特征,有針對性開展培訓,支持殘疾人在社區參加志愿服務活動,幫扶殘疾人就業創業,使其通過勞動生產獲得收入,不斷提高生活水平,實現個人價值、獲得社會認可。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,楊洪瓊勇奪越野滑雪女子坐姿組短距離、中距離、長距離比賽3枚金牌,成為北京冬殘奧會上中國體育代表團獲得金牌最多的運動員,被授予“北京冬奧會、冬殘奧會突出貢獻個人”的稱號,用頑強的精神、不屈的意志,實現了人生的鳳凰涅槃。
海倫凱勒曾說:“殘障固然不便,但絕非不幸?!敝灰饨缃o予殘疾人足夠的關愛和保障,消除他們生理、心理上的不便和障礙,他們定能在社會大愛中重獲新生,在自強不息中逐夢遠航。
稿源:荊楚網
作者:吳華玲(宜昌猇亭區)
責編:劉文穎